中美貿易戰對醫藥行業影響(上):醫療設備、器械、IVD和原料藥
中美貿易戰對醫藥行業影響(上):醫療設備、器械、IVD和原料藥--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從2018年初至今,僅一年多時間,中美貿易爭端經歷了發起、升級、談判、再起、激化、休戰、重啟多個階段,*新進展是,2019年5月5日,特朗普宣布自5月10日起將中國價值2000億美元的商品關稅從10%提升至25%。2019年5月13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提高加征5%~25%的關稅。其實,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美關系進入新階段,“修昔底德陷阱”成為中美關系中的一個常見話語?!靶尬舻椎孪葳濉泵}的核心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兩邊發生劇烈沖突。歷史上15次大國崛起摩擦,11次導致戰爭,剩下的沒導致戰爭也是激烈對抗。實際上,中美之間的關系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美現在其實是準戰爭狀態,敵對或者至少是大力遏制的關系,很多國內精英還在想當然!不僅限于貿易領域,還將擴展到全社會各行業、各個產業,例如:經濟、金融、科技、外交、區域、國際關系甚至是大規模限制中國留學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今年提前錄取的707名新生里,沒有一名中國高中畢業生,而史丹佛大學公布的面試學生來源地有臺灣及香港,沒有中國大陸。其實來自中國的頂尖高中畢業生,以往從未缺席MIT提前錄取名單,但今年“集體失利”。雖然這里說的僅是提前錄取,但是今年的early bird錄取率和以往大不相同了。史丹佛未來一年將在全球50多個國家地區展開與畢業校友的面試,其中包括臺灣和香港,但是沒有中國大陸,也就是今年申請史丹佛的中國大陸學生失去面試機會。上周,在特朗普推動下,支持臺灣的決議案在眾議院以414票對0票通過,另一項議案“2019年臺灣保證法”也在眾議院全票通過,法案支持提升臺灣的防衛能力、加強美臺經濟合作等。歷史上眾議院歷來是分歧較多,效率相對較低的,全票通過是比較罕見的,一般的提案總有人會投反對或者棄權票,但是這次全票通過顯示了美國民主和共和兩黨,哪怕是無黨派人士在對臺灣關系問題上的一致性,對中國的遏制達成全所未有的共識。同樣,對于醫藥行業而言,中美雙方在提高加征關稅稅率的同時,也會設置更多的貿易壁壘,包括知識產權,轉讓,市場,準入,價格等等。下面我們來看在中美貿易戰升級下,醫藥細分領域和行業整體。一、醫療設備和器械從出口數據來看,中國高端醫療設備和器械極少出口到美國,主要以中低端醫療器械為主,例如按摩保健器具、醫用耗材敷料。在進口方面,目前我國醫療器械進口則以高端產品為主,類似核磁共振、CT等高端醫療設備均被國外品牌所占據,還有骨科與心內科的高值耗材等。這些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較高,不易研發制造,國內產品與進口產品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仍存在一定差距。我國可能部分對美進口醫療設備和器械加征25%關稅,將加速國內企業在部分高端設備和器械領域的進口替代,關稅的加征對這部分公司來說,將帶來一定的利好,例如以CT等影像設備研發制造為主要業務的東軟醫療和聯影醫療。醫療器械與醫療設備商,樂普醫療和邁瑞醫療等。市場窗口已經向這類內資企業打開。但是如果企業沒有建立完善研發、質控體系,國內一、二線城市大醫院只能被迫用更高的價格采購進口品牌,成本*終由消費者承擔。國產產品只能針對二三線市場進行價格戰,通過經銷商的高空間和中間環節費用搶占市場。產品的效果、安全、質量風險*終還是轉嫁由消費者??梢?,在貿易戰中,作為產業鏈末端的消費者都是成本上升和風險承擔的*終兜底者。二、體外診斷IVD和高端醫療設備和器械相同,IVD國內市場部分被國外品牌主導。體外診斷市場方面由于國際市場發展較早,國際品牌在技術、品牌、產品質量等方面擁有明顯優勢。目前我國體外診斷市場主要被國外品牌主導,尤其在三甲醫院高端市場中處于壟斷地位,價格是國內同類產品的1~5倍。國內企業由于行業起步相對較晚,在技術、規模、產品質量等方面與國際型巨頭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布局中低端市場,用戶集中在市級醫院和基層醫院。中美貿易戰升級關稅加碼,對美資或者原產地美國的產品和試劑的代理商和廠家來說是個巨大的壞消息,因為這讓他們增加*高達25%的稅率費用。如果用*簡單的辦法漲價,將費用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很可能失去有著巨大潛力的中國市場。但是,對于對相當一部分IVD國產品牌來說就是個非常利好的消息。當進口品牌的價格優勢被遏制,對進口品牌來說,要么漲價;要么和國產企業合作生產,通過品牌本土化的辦法搶占中國市場。這就給了大批優秀的國產包括合資IVD企業一個窗口機會。在進口品牌本土化的過程中,通過和他們合作,引進先進的國外技術和資源,能大大加快國產企業前進的步伐,并通過部分優勢產品不斷涉足高端市場。目前國內共有600家以上的企業從事體外診斷業務,龍頭企業是邁瑞醫療、廈門邁新,科華生物、達安基因等。三、原料藥原料藥在國內醫藥工業出口貿易中占據了重要的比重,也是國內醫藥行業*具國際競爭力的領域。印度和美國是重要的客戶。2017年美國進口我國原料藥39.2億美元。我國對美出口的原料藥商品中,維生素類、心血管類、氨基酸類、抗腫瘤類、抗感染類、激素類等品類占據主要地位。我國原料藥出口龍頭企業多在一個或數個細分產品領域占據**地位。在1.1萬家經營原料藥出口業務企業中,石藥集團、華北制藥、東北藥、普洛藥業、華海藥業、創諾醫藥、聯邦制藥、浙江醫藥、億帆醫藥、齊魯制藥、科倫藥業、江西天新、浙江化工、新華制藥等位居龍頭。雖然美國對原料藥的征稅名單包含了多個品類,但整體規模不大,對國內企業而言似乎壓力不明顯。反過來看,美國要提高關稅,對自身的影響可能更大些。由于在美國原料藥生產成本較高,美國本土藥企生產的制劑,需要的原料藥主要依賴中國進口。這無疑抬高了它們本土藥企的生產成本,同時會影響到藥品的價格,進而有可能會增加美國醫保負擔。但是這可能會帶來另一個長期的影響,就是加速產業鏈轉移,可能會向其他地區進行規?;季?,這樣的話,我們原料藥將會出現巨大的產能過剩,以抗生素和維生素為例,如果有一半的產能被迫在國內消化的話,將會引發市場巨大的波動,甚至國內價跌,國際大漲,但是出口受限的“冰火兩重天”格局!整體來說對原料藥行業利空,同時我們還有一部分原料藥(精細化工)產品需要進口,將會提升藥企的生產成本,同時供應帶來不確定性!中美已經進入超級遏制與循環遏制的階段,可能并非簡單貿易戰能概括,整個醫藥產業鏈可能都將進行深度博弈與產業鏈轉移。